最新动态

News

缅怀‖傅昌旺逝世一周年!

 一转眼

一年过去了

2021年7月5日

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

全国首批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

两届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

傅昌旺

在山西太原逝世

引矿山人悲恸


《傅昌旺》

由白矿人自编自导自演

讲述傅昌旺

平凡而伟大的一生

傅昌旺永远和人们讲

“为党、为国家、为人民

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,

不图名也不图利

……”


一别一年

傅老,真的很想您

您的一言一行

我们不会忘

……


微信图片_20220407073511.jpg

“有的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;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。”

——题记


“地球转一圈,他上两个班。”他被誉为“矿山铁人”。


植树16万余株,育苗绿化荒山57亩。一个人,一条路,他走了20余年。


“全国首批五一劳动奖章”“全国绿化奖章”“全国煤炭战线劳动英雄”……一个个荣誉、勋章,是对他毕生艰苦奋斗的见证和褒奖。


他,就是西山煤电白家庄矿业公司(原白家庄矿)退休员工傅昌旺。


微信图片_20220706075904.jpg

时值盛夏,“昌旺林”碧衣彩妆,仿佛在等为她们付出毕生血汗的老人前来检阅。然而,7月5日,91岁的傅昌旺老人已经悄然离开他亲手植入大山的这片浓绿,走完了自己长期艰苦奋斗的一生。 


永不疲倦的“铁人”


一身藏青色工作衣、一双老式绿军鞋,人们印象中,这身行头傅昌旺穿了一辈子。


“多出煤,夺高产,支援国家建设!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是“多快好省”建设新中国的时期,亟需煤炭能源保障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。1934年建矿的白家庄矿义不容辞,发出了全矿总动员支援煤炭高产的号令。


那时的傅昌旺30岁出头,在白家庄矿木料场工作。


“他一晚上能独自卸掉一火车皮木料,第二天还照常上班。百八十斤重的丈二圆木扛到肩上一路小跑,别人跑一趟,他总要跑两趟。”如今已过古稀的工友傅仁亮回忆起傅昌旺,难掩内心敬佩之情


微信图片_20220706075908.jpg

有一天快下早班时,木料场又收到两火车皮料石,每块料石都至少在50公斤以上。原本可以回家休息的傅昌旺二话不说,主动选择独自留下继续卸料。第二天傅仁亮再来上班时,这两车料石已经全部卸好,并码放整齐。傅昌旺抹了一把汗就接着上起了早班。


在白家庄矿业公司,记者查阅史料追溯傅昌旺人生轨迹。目之所及,无不教人感动——


为响应“夺高产”号召,傅昌旺从家里背着一口袋窝头,带了两副矿灯下井,先到采煤8队,后到采煤10队,夜班连早班,早班连二班。两副矿灯电池全部耗尽后,他又与送饭工友换了头灯接着干,一连干了6个班、48个小时。家里人到处找不到他,最后找到矿上,他才被领导强令出井。


那段日子里,傅昌旺跑遍了全矿12个采煤队,到现场首先向工长询问哪里紧需人手,然后就总是拣最苦最累的活来干。


“地球转一圈,他上两个班”,傅昌旺“矿山铁人”的美名由此而来。


“我在旧社会给地主当牛做马,是共产党把我解放出来,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傅昌旺的今天,现在我也是共产党员,一定要为党好好工作。”这是傅昌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,也是他长期艰苦奋斗的动力之源。


从1974年到1986年,傅昌旺的考勤表上,每年出勤都超过了720个“8小时”,从未因病、因伤休息过一天,为国家献工5400个。


“在昌旺老人心里,公和私、他人与自己是没有界限的,只要他有时间有力气,就抢着干活。他就像‘铁人’一般,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。”白家庄矿业公司劳资科副科长贺慧芳如是评价。


写满奋斗的“丰碑”


微信图片_20220706075913.jpg

昌旺老人去世的第二天,记者走进“昌旺林”,追寻老人奋斗的足印。


七月的“昌旺林”,松柏蓊郁,繁花竞放。然而,崎岖山路上、叠翠林木间,却再也看不到植绿老人傅昌旺的忙碌身影了。


“1990年退休始,遂立志绿化荒山,日与青山为伍,夜以丛林作伴,义务育苗造林,荫及子孙造福后代,堪为当代文明楷模……”凝视“昌旺林”边静默的石碑和雄劲的碑文,记者眼前不禁浮现出傅昌旺老人日复一日倾情呵护绿苗的画面;放眼这里沟壑纵横的峰峦和陡峭山路,很难想像一位耄耋老人是怎样挑水上山浇灌这片山林的。


“30年前,这里砂石遍地、一片荒芜,风一吹黄沙漫天。现在的这些椿树、榆树、柏树,都是傅老精心栽种的。”一同上山的白家庄矿业公司宣传部部长李润良告诉记者。


时间倒回31年前。


“难道我就这样干坐着拿国家给的退休金?这咋对得起党和国家给予自己的荣誉啊!”退休在家的傅昌旺暗自立下了继续奋斗、奉献余热的志向。


1990年3月12日,植树节这天天刚亮,傅昌旺就扛着早已准备好的工具,怀揣干粮上山了。从此,这位“花甲”老人踏上了治理荒山、绿化家园的漫漫新征程。


南山土质严重沙化,砂石遍地,坚硬无比。他锹、镐并用,轮番交替,不到半个月便挖了340个树坑,崭新的钢锹折了两把,簇新的布鞋底断为两截。


荒山上植树固然艰难,育林则更为艰辛。


为了移植一片侧柏,傅昌旺从远处的苗圃刨出树苗,装入麻袋,一株株地搬运过来。一株侧柏连根带土足足有几十斤重,他移栽了500多株,相当于把20吨的货物搬运了150公里。


种树过程中,昌旺老人发现购买树苗需大笔开销,便开始尝试着自己育苗。他爬上松树摘松果,带着松籽和土壤找到矿务局林业处请教。当第一批松树苗成功育出时,傅昌旺像小孩子一样接连几天乐得合不拢嘴。


为了修剪树木,傅昌旺腰插板斧,手拎自制的修树专用工具“钩镰铲”,终日奔波在荒山上。有一次,一不小心,利斧滑过树枝砍进左腿,鲜血顺着裤管汩汩往外冒,伤口露出白生生的骨头。他忍着剧痛跑到矿区医院简单包扎后,第二天又瞒着家人悄悄上了山。

……


微信图片_20220706075918.jpg

树越种越多,路越走越远。20多年间,傅昌旺走了8万公里山路,相当于绕赤道两圈,硬是让荒山变成了林海。当地政府以“昌旺林”为名为其立碑,称颂功德,勉励来者。


“我要传承好昌旺老人精勤不倦、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,接续奋斗,建设企业。”贺慧芳噙着泪水说。


“缅怀莫如传承,悲痛莫如奋斗。”斜沟矿运输队员工郭鑫为自己写下了这样的的座右铭。


“逝者已逝、生者如斯,惟有奋斗、不辱使命!”西铭矿职工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胡瑞红将“奋斗”二字铭刻心底。

……


只要“春风”吹到的地方,到处是青青的芳草。


微信图片_20220706075922.png


传承,是最好的缅怀

记住,是最强的信念

  2021年7月5日,老劳模傅昌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。今天,是傅老逝世一周年,他脚踏实地,在矿区留下一串串足迹;他默默无闻,为矿山留下一片片绿茵;他无私奉献,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。今天,我们用平凡话语讲述老劳模的苦干实干,用实际行动践行老党员的初心使命。 

  昌旺精神,将永远在十里矿山、百里煤海接续传承。


返回顶部